【喜讯】我会汉画像石专业委员会推出重磅研究成果《侯门宴——汉画像石祠主研究》出版发行

       《侯门宴——汉画像石祠主研究》是第一部专题研究汉画像石墓祠主人的论著。该书通过对山东、河南三处著名的汉代建筑文化遗产——济南孝堂山石祠、济宁“朱鲔石室”和郑州打虎亭汉墓的图像史的研究,重返第一现场、“复活”祠主记忆,重新评估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还原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应有地位。

       人们通常熟悉的汉画像石研究,主要倾向于拓片艺术鉴赏和书法题跋的传统金石学,鲜有以史料为线索“复活”场景和人物的尝试。作者从史学典籍入手,对三处汉画像石墓祠的主人——一个酷吏和两个宦官,做了深入挖掘和复原,更加鲜活而宏观地呈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侯门宴——汉画像石祠主研究》的出版,填补了汉画像祠主研究的空白,不仅丰富了学术资源,更为广大汉画像石研究者、爱好者和读者开辟了一片了解汉代历史文化的新视野。

       作者汪海波,山东汶上人,师承罗哲文先生,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汉画像石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佛塔地宫探索》《蚩尤考证》《象征神圣》等。

作者汪海波在孝堂山

作者在该书“后记”中这样讲述自己潜心研读汉画像石的缘起:九年前在西域考察“佛牙之路”,旅途中观察到早期的宗教壁画和墓葬帛画等文化形态并非佛教特有,让其产生了多元文化碰撞出的新思潮会不会刻画在石头上的思考。作者四年前回到老家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有时间潜入到汉画像石的深海领域,泛读汉画像、通读两汉书,精读相关论文和专译著,听美术史家的网上讲座。研读期间作者常与同道师友交流心得,每个人物、动物和器物都反复检索文献,多方求证,每每陷入某个不确定的困境,怅然若失;时尔半夜灵光一闪,恂恂而起打开电脑……就这样,研读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写成这部专题研究汉画像石墓祠主人的书稿。

       作者重新审视、高度评价了费慰梅先生对济宁汉画像石研究所做出的“前无古人”的贡献,并提出“从绘画和雕刻风格上判断地域归属是一种误读”的新观点。作者的学术关注点始终围绕着“祠堂的主人是谁?原创的画像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在讲述什么故事?反映了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为此他频繁出入在墓祠石室和博物馆展室中,试图从那些保存基本完好的汉画像石的小宇宙里寻找汉人的足迹,聆听汉人的声音、触碰汉人的灵魂、感受汉人的喜忧,走进汉人的精神世界,用汉人的观念观察思考汉画像祠主问题。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首席专家毛佩琦先生寄语本书:

汪海波的《侯门宴》实在是一部解读汉画像难得的好书!它带你走进大汉时代,走进汉人的生活之中。冰冷石头上的刻画,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有生动的故事,有鲜明的形象。重要的,他还为你解读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是的,自郦道元、赵明诚以来中外学者都未能破解的千年之谜,作者以老吏断狱般的缜密论证为之揭开了面纱。孝堂山石祠、“朱鲔石室”和打虎亭汉墓的墓祠主人一个个走到了你的面前。这是作者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努力把他们找回来的。作者开拓了一条解读汉画像的新路径。通过这条路径,可以更加深入汉画像的神秘堂奥,通过这条路径也必将会使我们对大汉历史有新的认知。

该书由齐鲁书社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各地书店、网店有售。

齐鲁书社责任编辑史全超供稿

目  录

导  言

藏 书 票


版权所有: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 鲁ICP备18009624号-1

办公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8号院9-2 | 邮编:250001 | 邮箱:sdzhwcxh@163.com

办公电话:0531-86017775 | 微信公众号:sdzhwhyjh

技术支持:海右天泰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