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研会“中华美德学堂”在历城王舍人街道宣讲重阳文化

       登高望远觅秋高,岁岁今朝又重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普及,发挥节日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10月10日(重阳节前夕),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联合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历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华美德学堂”重阳节宣讲活动在历城区王舍人街道举行。  

       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王金才,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平生,副会长、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李宇兵出席活动。同时特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李琳做主题讲座。

       活动在“经典诵读”中拉开帷幕。

       领诵人李平生教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首推《四书》,而《四书》又以《大学》为先。在李平生的领诵下,大家共同朗诵《大学》的主要段落。

       通过这项活动,大家仿佛与古代先贤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品味古籍之经典,体悟大学之道,感受华夏之广博,领略文化之精深。

       李宇兵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基层宣讲,以“冒热气、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国学魅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走进人伦日用之中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一项重要举措。

他指出,此次举办《重阳文化与中华美德》讲座,有助于通过具体活动推进现代城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各项业务和事业的发展。

       李琳以《重阳文化与中华美德》为题作了专题讲座。她首先以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入话题,解读了几例重阳节的古代诗词。她详细叙述了重阳节的起源问题、重阳节日的传统风俗,分析了重阳文化背后敬老孝亲的美德内涵,并展开了当代反思。

李琳表示,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和仪式,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当透过表象去领会其敬老孝亲的文化主题。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及其丰厚内涵,是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

她指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重构也是一个传统文化新生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保护传统节日的节俗功能、美德内涵和文化象征意义。

       李平生在总结点评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从不同角度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内涵要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围绕“文化自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和“美德历城”等方面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中华美德建设的相关内容。

他表示,要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天然地缘优势,做好文化“两创”“两结合”,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让学术走向社会,将文化融入生活,通过一次次具体宣讲活动,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推进中华美德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共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活动由王舍人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均主持。历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宋维,历城区委党校优秀教师李金铃,以及王舍人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活动。

现场花絮

  

版权所有: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 鲁ICP备18009624号-1

办公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8号院9-2 | 邮编:250001 | 邮箱:sdzhwcxh@163.com

办公电话:0531-86017775 | 微信公众号:sdzhwhyjh

技术支持:海右天泰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