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节日礼俗的教化育人功能,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由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济南市历城区委宣传部、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中华美德学堂”重阳文化宣讲活动,在历城区唐冶中学成功举办。

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金才,省文研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平生代表我会出席。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李琳,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葛青华,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贾延芳,历城区委宣传部副处级领导干部马本法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唐冶中学副校长张秀梅及师生代表600余人参与活动。本次活动由唐冶中学教师司朝永主持。

葛青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华美德学堂”以“冒热气、接地气”的基层宣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融入日常、浸润生活。此次宣讲活动既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立足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有助于通过交流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国学经典融入生活,美德修养成为校园风尚,营造崇尚美德、践行美德的浓厚氛围。最后,他以《劝孝诗》收尾,表达了“百善孝为先,万古孝悌传”,“此中有福报,善德永流传”的期许与祝愿。

在宣讲环节,李琳以《重阳文化与中华美德》为题展开分享。她从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切入,并列举多首重阳主题古诗印证重阳文化的源远流长。她借助甲骨文与古籍文献,清晰梳理中华孝文化与重阳节的起源,系统讲解古今重阳传统风俗,并通过中西对比深入剖析重阳文化背后“敬老孝亲”的核心美德内涵。李琳强调,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承载着团圆与健康的祈愿,更是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她指出,校园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是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传承传统节日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新生”的过程,需守护好节俗功能、美德内涵与文化象征意义,并希望青少年以“新生代”的青春之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节日在校园焕发新的生机。

“生逢盛世,更要挺膺担当。”李平生代表我会在点评总结中指出,此次宣讲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重要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是省文研会深耕“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生动缩影。他寄语师生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珍惜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机遇,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孝亲敬老”的中华美德转化为日常行动,常怀孝亲之心,永葆敬老之情,让美德基因代代相传。

文化宣讲活动在师生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进入尾声。
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将持续推进“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促进校地融合,增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道德素养,为“美德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花絮



        版权所有: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 鲁ICP备18009624号-1
办公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8号院9-2 | 邮编:250001 | 邮箱:sdzhwcxh@163.com
办公电话:0531-86017775 | 微信公众号:sdzhwhyjh
技术支持:海右天泰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