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存 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
半月谈·文化大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传承弘扬齐鲁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您认为传承弘扬齐鲁文化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我认为新时代弘扬齐鲁文化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到“讲清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四个讲清楚”的重要指示,深刻梳理挖掘丰厚的齐鲁文化资源,讲好“山东故事”。要讲清楚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齐鲁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讲清楚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软实力;讲清楚齐鲁文化积淀着齐鲁儿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历代齐鲁儿女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讲清楚齐鲁文化在新时代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具有重大价值,新时代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离不开齐鲁文化的涵养和支撑。二是要做到“促创新”。对齐鲁文化所包含的“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孝亲爱人、忠诚守信”等对当今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使其展现出强大的时代魅力。三是要做到“开新局”。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倾听时代呼声,回答时代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将齐鲁文化传承弘扬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使齐鲁文化与时俱进,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半月谈·文化大观:如何看待齐鲁文化对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绵长,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极大的包容性、适时的先进性、强有力的凝聚性和顽韧的生命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奠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古代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对社会的进步也发挥着极为显著的现实作用。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丰富智慧,是推动山东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文化优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精准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强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领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光辉成就,这充分展示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当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显著而有效的磅礴力量。例如在全面打造山东道德高地,推动山东社会文明的建设中,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在全省各地各领域得到了大力挖掘和切实运用,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充分展示出了齐鲁文化在推动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中的作用,引领了山东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
半月谈·文化大观:您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您认为如何发挥齐鲁文化的优势,为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扛牢新时代赋予山东的文化使命,加快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是全省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这一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具体体现为我们要将齐鲁文化的丰富优势,运用到山东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为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出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我们要建设的经济文化强省,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山东的具体体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山东的生动实践。目前,山东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大而不够强仍是我省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我省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还要将齐鲁文化所蕴涵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丰富智慧,创造性地运用到山东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例如,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特别是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上,齐鲁文化的“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等思想,体现了我国一贯主张的互惠互赢的原则,能为山东的对外开放发挥出现实的作用。
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明确要求。齐鲁文化蕴含的“为政以德”“修身成善”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我们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汇聚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能够发挥出现实的作用。
齐鲁文化是推动山东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弘扬齐鲁文化的优秀思想,必将会有力地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干劲和活力,推动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半月谈·文化大观::山东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传承弘扬齐鲁文化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近些年来,山东社会科学院非常重视齐鲁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围绕传承弘扬齐鲁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组织全院精干力量,对齐鲁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孔子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等国家级、省级重要报刊上发表,并在各级各类评奖中屡获殊荣。
二是打造相关研究平台和载体。整合全院相关力量,成立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力求在儒学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我院的学术积累和特点优势,做出新的贡献。加强“儒学研究”“儒家哲学研究”和“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等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平台载体,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性研究机构,组织研究出版了《齐鲁文化研究文库》《儒家哲学文库》等,创办以书代刊学术集刊《国际儒家论丛》《中国文化论衡》等。
三是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学术会议,参与承办省委主办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与韩国安东大学联合主办“中韩儒学交流大会”(每年一届,轮流在中韩两国举办),主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社会儒学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四是完成了“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中国荀学史”等一系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等高层次的研究项目,有些项目研究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是围绕齐鲁文化传承弘扬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关于我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山东省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等一大批相关研究成果得到省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为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
半月谈·文化大观:山东智库联盟的建设,对山东智库发展具有怎样的引领作用?如何打造具有齐鲁风格的智库?
山东智库联盟是经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由山东社科院倡议发起,联合省内15家重点新型智库建设单位,以及有关高校智库、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和各地市社科院、山东社会科学院调研基地及分院等共同发起成立的联合组织,目前已有会员单位43家。
联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山东、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职能,全力为提升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水平和决策服务能力贡献力量。一是打造“泰山智库讲坛”高端学术品牌,为山东省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院研究的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设立“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理论和现实协同创新研究专项”“山东智库联盟调研基地课题”等,将优秀科研成果报送省领导参阅,发挥咨政建言作用。三是依托山东社会科学院与光明日报、南京大学共建的CTTI中国智库索引平台,开展地方社科院智库评价、山东智库联盟成员单位运行效能评价,为智库科学定位和确立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四是成立专属网站、微信公众号,打造《山东社会科学报道》,有效提升了山东智库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五是与山东省社科规划办联合编撰《智库成果要报》,畅通智库研究成果报送省领导参阅重要渠道。六是成立山东智库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联盟发展的科学化,提升服务决策能力。
打造具有齐鲁风格的智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题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彰显地方特色,瞄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增强服务决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在智库定位上要更加注重向专业化智库转型,进一步明确智库功能定位,在创特色、创品牌、创声誉上下功夫,大力提升智库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和特色。三是在智库人才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旋转门”机制,一方面鼓励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喜欢从事研究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退休人员到重点智库工作;另一方面从重点智库选派科研骨干、青年人才等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智库人才服务决策的能力。四是在智库成果转化上要注重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类型成果的特点,灵活运用好报送参阅、新闻出版、信息发布、专题论坛、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智库成果及时转化,确保智库成果发挥实效。
版权所有: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 鲁ICP备18009624号-1
办公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8号院9-2 | 邮编:250001 | 邮箱:sdzhwcxh@163.com
办公电话:0531-86017775 | 微信公众号:sdzhwhyjh
技术支持:海右天泰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