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山河,万物清明。4月3日(清明前夕),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联合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华美德学堂-清明文化”宣讲活动在历城区文博学校报告厅举行。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为青少年播撒传统文化种子,为新时代美德教育注入活力。
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金才,省文研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平生,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安和乐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青华,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延芳,历城区委宣传部副处级领导干部马本法等领导嘉宾出席,文博学校24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由历城区文博学校校长崔京琦主持。
活动致辞:以文化滋养青春,以美德铸魂育人
葛青华在致辞中表示,文博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次中华美德学堂走进基础教育校园,是美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拓展与延伸。他指出,清明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追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文化桥梁。他还以玉文化为例,引用“玉汝于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典故,勉励学子以美玉为鉴,涵养君子品格,成长为“有根有魂”的新时代接班人。
名家讲堂:解码清明文化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李平生教授以《清明文化与中华美德》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堂精彩生动的主题讲座。讲座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文化发展繁荣百年未有之大好时局的宏大视角开篇,讲述了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的百年涅槃。
随后他从清明节的节气与节日交融、民俗活动、政治象征等六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核,揭示了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独特价值。特别指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当中唯一没有指明气候特征和自然现象的节气,并具有节气与节日双重属性,于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分享了中国历法是阴阳合历,称为“农历”,由皇帝颁布,也称为“皇历”。 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在讲到政治文化象征时,李教授从“割肉奉君”衍生出“政治清明”的历史典故,讲到《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国家政治清明盛世图景的投射,以“话历史、讲故事”的方式指出了清明寒食的历史渊源以及清明节的政治文化象征。
讲座尾声,李教授强调:“清明不仅是缅怀先人的仪式,更是慎终追远,传承孝道、弘扬家国情怀的中华美德之体现。”同时,从清明文化升华到中华美德的精神内核——"仁义礼智信"铸就人格根基,"温良恭俭让"涵养处世风范,"忠孝廉耻勇"淬炼家国情怀。并以此寄语,以期润泽青少年心灵的文化根系,激荡文化传承创新的精神回响。
李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幽默风趣。讲座过程中,穿插的生动故事和案例,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在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中,在一问一答的互动问答中,文化在传承,美德在生根。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了清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美德的博大精深,也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共鸣,增强了对中华美德的认知和认同。
座谈交流:校社协同育新人,文化传承开新局 在座谈交流环节,崔京琦校长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青少年培根铸魂的根基。学校虽深耕传统文化教育,但亟需社会力量的“源头活水”赋能。
他指出,此次活动以“理论高度”补足了基层教育的“实践短板”,为学校打开了通向文化高地的窗口。希望与省文研会共建长效合作机制,让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基因!
王金才表示,此次活动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校社协同育人的一种好形式。社会各界应凝聚合力,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共同书写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时代篇章。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将持续以“中华美德学堂”为平台,以活动为纽带,以实践为延伸,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播撒美德种子,培育家国情怀,让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底色。
文化赋能企业:以玉喻德,以信立企 活动结束后,王金才一行前往山东安和乐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董事长葛青华介绍说,公司是一家综合性企业,深耕教育科技、珠宝玉器、钢材原料等领域,公司以“诚信、服务、创新、共赢”赢得市场,已成为鞍钢集团、山钢集团等诸多大型企业最可信赖的战略合作服务商和创新科技助力者;旗下山东美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选真玉,到美誉”享誉业界;教育板块致力于儿童素质培养,着力打造儿童言商、美商、情商培育专家。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行业品牌奖、山东省优秀军创企业、济南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MBA联盟最佳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
在考察中,王金才一行还参观了玉器、国瓷、党建文创等几大主题展厅,听取了各展厅、展品的详细介绍。王金才对安和乐利企业的发展成就表示赞赏,尤其对党建展厅的系列文创产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评价,葛青华董事长是一位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又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企业家。他表示,企业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不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堪称新时代企业传承文化、担当社会责任的典范。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安和乐利企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探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从校园宣讲到企业考察,从理论深耕到实践赋能,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美德教育的深度实践。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携手各界力量,推动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在基层,为“美德山东”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
传承永不息,薪火照前程。
活动花絮
版权所有: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 鲁ICP备18009624号-1
办公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8号院9-2 | 邮编:250001 | 邮箱:sdzhwcxh@163.com
办公电话:0531-86017775 | 微信公众号:sdzhwhyjh
技术支持:海右天泰传媒有限公司